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四年级教案 > 小学四年级上《一只贝》教学实录

小学四年级上《一只贝》教学实录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66W 次

  【小学四年级上《一只贝》教学实录】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只贝》,请看着老师板书课题。(师板书课题《一只贝》)请大家把课题齐读一遍。

小学四年级上《一只贝》教学实录

学生齐读课题。

师:昨天,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一只贝,因为有一颗石子钻进了他的壳内,他变得很丑陋,被用自己的血和肉将石子磨制成了一颗漂亮的珍珠。

师:概括得很好!说还想说?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一只贝,在大海的时候因为有一颗石子钻进了他的壳内,所以便得不漂亮。但是被用血和肉将这颗石子磨制成了一颗珍珠。

师:你也概括得很好!可谓是英雄所见略同。请坐!(生坐下,很高兴的样子。)

教学理念:

学课文要由整体入手,要在学生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入理解。

师:学习一篇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欣赏作者的语言描绘,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请大家结合课文题目想一想,学习这一课,我们要重点探究哪些问题?

(生思考后举手)

(师指向学生,引导质疑。)

生:课文讲了贝的什么事?

生:课文讲了什么事?

师:说不一样的。谁来?

生: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贝?

生:贝身上发生了什么事?

生:这只贝的命运是什么样的?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在这些问题中,最值得我们探究的问题就是: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贝?(在课题下画一横线,板书:什么样?)

师:下面就让我们跟着自探提示来自读探究。(课件出示自探提示)哪位同学来读一读?

生:自探提示: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打上括号;然后圈出主要词语,在旁边批注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再把所找的句子有感情的读一读。

师:同学们明白自探提示的要求了吗?

生齐答:明白了!

师:那就开始我们愉快的学习之旅吧!

(学生默读,自学。)(教师巡视,偶尔俯首指导。)

教学理念:

一方面,由课题入手,提出自己的问题,抓住文章的题眼;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先质疑,再探究,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使学生养成“三思而后行”的习惯。

(7分钟后——)

师:我看到有许多同学已经完成了学习任务,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自己的学习情况。谁来说说: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贝?

生:这是一只可怜的贝,因为“有一颗石子钻进了他的壳内,那是颗十分硬的石子,无论如何不能挤碎它,又带着棱角;它只好受着内在的折磨。”

师: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呢?

生:“十分硬、无论如何、不能挤碎、折磨”,我是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师:很好!把你的体会写在黑板上。

(生到黑板上板书:可怜)

师:谁再来说说?

生:我体会到这是一只备受折磨的贝。我也是从“有一颗石子钻进了他的壳内,那是颗十分硬的石子,无论如何不能挤碎它,又带着棱角;它只好受着内在的折磨。”这句话中体会到的。我画的词是“折磨”。

师:你的体会很深刻,把你的体会板书下来!

(生板书:备受折磨)

师:还有哪些同学画的是这句话?

(生全部举手)

师:谁的体会跟他们的不一样?来谈一谈。

生:我体会到这是一只很坚强的贝,从“受着内在的折磨”中体会到的。

师:真棒!在“备受折磨”的下方写下来!

(生板书“坚强”)

师:谁还想说?

生:我体会到这是一只丑陋的贝。因为文中说:“但是,这只贝没有被孩子们捡起,它不漂亮,它在海里的时候,就是一只丑陋的贝。”

师:很正确!写!

(生板书,但字迹很小,几乎看不清楚。)

师:你的字写得太小了,后边的同学看不清楚,能再写一遍吗?

(生又到黑板前,擦去后重又写上。)

师:写得很漂亮嘛!记住:方便别人,也是再方便自己!

师:谁还有不同的体会?

生:我体会到这是一只可敬的贝。我找的句子是:“这是珍珠!嘿,多稀罕的一颗大珍珠!”

师:很好!写到“可怜”一词的下面!

(生板书:可敬)

师:我们一起来看这句话,“稀罕”是什么意思?给它找一个反义词

生:普通。

生:平常。

生:一般。

学生按竖行依次轮流回答:常见、平常、平凡、普通。

师:大家发言很积极,声音很洪亮,真棒!

师:贝的可敬还表现在什么地方?谁有不同的发现?

生:我找的句子是:“这是石子钻进贝里,贝用血和肉磨制成的。”我体会到贝很可敬,用血和肉磨制出了一颗稀罕的大珍珠。

师:你这是慧眼识珠,太棒了!

师:针对这句话,谁有不同的体会?

生:我体会到这是一只坚持不懈的贝,是从“磨制”中体会到的。因为贝坚持不懈,所以才能将石子磨制成珍珠。

师:你真伟大,像贝一样!

(众笑。)

师:把你的见解板书在“坚强”的下面。

(生板书“坚持不懈”。)

师:同学们理解的很深刻,也很独到。那么,朗读这段话,你想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呢?

(课件出示:“但是,这只贝没有被孩子们捡起,它不漂亮,它在海里的时候,就是一只丑陋的贝。因为有一颗石子钻进了他的壳内,那是颗十分硬的石子,无论如何不能挤碎它,又带着棱角;它只好受着内在的折磨。它的壳上越来越没有了颜色,没有了图案,它失去了做贝的荣誉;但它默默的,它说不出来。”)

生:我要读出可怜的语气。(读句子,但感情不是很充沛。)

师:谁能当个小老师来评价一下,他读得怎样?

生:他读的'很流利,但是没有读出那种可怜的语气,我觉得应该读的低沉一些,这样才能显出贝的可怜。

师:你来读一下!

(生读,语调低沉、缓慢。)

师:他读的怎样?

生:很好,很有感情,我听了有点儿想哭。

师:还有谁愿意读?

生:我要读出敬佩的语气。(生读,声音洪亮、有力。)

师:还有谁想读?

生:我要读出既可怜又可敬的语气。(生读,抑扬顿挫,具有感染力。)

(众人鼓掌。)

师:此时此刻,这只贝在你心里还是丑陋的吗?

(生愣。少顷,纷纷举手。)

生:我觉得它是美丽的。

师:你最先发言,真厉害!把你的见解写在“丑陋”的下面。

(生板书:“美丽”。)

师:还可以怎样说?

生:它很漂亮。

师:继续想,“丑陋”还有哪些反义词?

生:俊俏。

生:美观。

师:本文的作者贾平凹是中国当代文坛上一位十分有实力的作家,他的作品文笔细腻,感情深厚。再想一想,这还是一只什么样的贝?

生:一只无私奉献的贝 。因为它很丑陋,没有了颜色和图案,失去了做贝的荣誉。

师:高见!写下来!

(生板书:“无私奉献”)

师:同学们,在《母鸡》一课中,我们知道母鸡受了惊吓和下了蛋时,都要叫个没完没了,恨不得地球人都知道 。我们看看贝,孤零零地躺在沙滩上,它叫过吗?

生齐答:没有。

师:石子折磨着它,它说过什么吗?

生齐答:没有!

师:磨制出了一颗很稀罕的大珍珠,它嚷过吗?

生齐答:没有!!(学生感情一次比一次激昂。)

师:是啊,它一直默默的。所以说这也是一只沉默的贝。(师板书:“沉默”》)

师:同学们,付出是一种情怀,如同绿叶对大地,父母对子女。当它萦绕于我们的心灵,融化于我们的血液,就成了一种品质,一种高尚的品质。让我们一起满怀敬意地朗读课文的第三段。

(师生齐读。)

教学理念:

语文教学要以词句教学为圆心,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要重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

师:一只贝,作者给予了它高度评价。(课件出示句子:“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齐读句子。

(生齐读,语气平淡。)

师:读出我们的情感来!

(生再读,慷慨激昂。)

师: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填空——这是一只( )的贝,也是一只( )的贝!

生:这是一只丑陋的贝,也是一只美丽的贝。

生:这是一只备受折磨的贝,也是一只坚强的贝。

生:这是一只坚持不懈的贝,也是一只无私奉献的贝。

师:同桌俩互相说一遍。

(学生与同桌交流。)

师:让我们带着自己对这句话的深刻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生读书,有激情,但无起伏。)

师:读这句话,要先抑后扬,先低后高。

(生读句子,抑扬分明。)

师:同学们,课文读到这里,我们解决了课前提出的问题。此刻,你心中是否还有新的问题呢?

生:文中为什么说:“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有学生不耐烦的叹气。)

师:谁能当个小老师,来给他讲讲这道题?

生(到黑板前结合板书讲解):说它可怜是因为它丑陋,备受折磨,有苦说不出。说它可敬师因为它坚强,磨制出了一颗大珍珠,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师:同学们,要不要感谢一下这位小老师呢?

(生鼓掌。)

师:再找个小老师来讲一讲。谁来?

(师指一男生。男生羞涩,似有不愿。)

师:不尝试怎么能成功呢?来,试一下。

生(到黑板前):说它可怜师因为它丑陋,备受折磨;说它可敬师因为它坚强,无私奉献。

师:(摸着该男生的脑袋)很好嘛!(面向全体学生)谢谢这位小老师!

(生鼓掌。)

师:谁还有问题?请提出来。

生:课文的最后说:“孩子们又去沙滩寻找它,但没有找到”,那只贝去了哪里?

师:是呀,那只可爱又可敬的贝,你在哪里呢?

生:可能在涨潮的时候,它又被冲回了大海。

师:对,大海是它的故乡,它回家了。

生:可能它被埋在了沙滩上,所以找不到了。

师:有可能。(稍顿)还有不同的理解吗?

(生无语。)

师:同学们,这只贝可能是回到自己的家乡了,也可能是葬身沙滩了。不管它去了哪里,它都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因为它默默付出、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不朽的!

师:(出示课件)请你根据自己在本节课上的收获,设计一两道练习题。先想一想,说一说。

生:摘抄文中的优美词语。

生:背诵文中的优美句子。

师(你面向左面的同学):这边的同学今天发言不是很积极,现在要给你们一个机会。(指一竖行)这一行的同学,轮流起来说说自己的构想。

生:查找一些资料,了解珍珠的形成。

生:摘抄生字词。

生:用文中的优美词语造句,如:“丑陋”。

生:背诵课文的第三段。

师:大家设计的作业多是字词方面的,老师这里有一道小练笔,也是课后的作业题,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读这篇课文的时候,你想到些什么?请写下来。

(生低头书写。)

师:写好的同学不用举手,直接起来读。

生:我想到了两句诗:“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生:我想到了海军将领邓世昌,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生:我想到了雷锋,他做了好事不留名,值得我们学习。

生:我想到了叶欣护士长,她把灾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

生:我想到了清洁工,他们拿着很少的钱,给我们带来干净的街道。

师:同学们从贝的身上想到了这么多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人,说明你已经深深理解了课文的思想内容。本文的作者贾平凹师一位非常有实力的作家,曾荣获“矛盾文学奖”。曾有人在猜想,今天的贾平凹能否在不久的将来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呢?!他的作品不仅文笔细腻,而且富有深刻的哲理。《一只贝》这一课,作者就是在“借物喻人”,赞美那些像贝一样的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人。(板书:借物喻人)

师:亲爱的同学们,在人生的长河中,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只贝。在生活的道路上也会有挫折,也会有磨难,希望我们能把每一次磨难当机遇,磨制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精彩人生!

(教室鸦雀无声,学生表情凝重。)

师:在这节课的最后,让我们共同来欣赏冰心奶奶的一首小诗,并以此自勉:(课件出示)“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现实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师生共读。(下课铃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