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三年级教案 >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金子》教学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金子》教学反思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89W 次

 做辛勤的,坚定的梦想者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金子》教学反思

  ——《金子》教学反思

“同学们,你有什么梦想呢?”“有一个叫彼得·弗雷特的人,他也有自己的梦想并且已经实现,他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呢?”《金子》这篇课文讲的是彼得.弗雷特在淘金无望、准备离去时,发现雨后土地上长出了小草,从中得到启发,便留下种花,终于获得成功的故事。

实际课堂教学时,初读课文后让学生思考:彼得·弗雷特有没有找到金子?一男生举手回答:彼得·弗雷特没有找到金子。我随即接话:是啊,彼得·弗雷特一点儿金子也没有找到,他失望了,他打算离开了,是什么让他留了下来?精读课文第二部分,让学生抓住“若有所悟”展开理解,彼得从中“悟”到了什么?从“……”中描绘一下彼得想象中的美好未来。根据插图,想象彼得是怎样用“全部精力”来种花的:“彼得留了下来,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来培育花苗。白天,彼得______;他发现花朵上长了虫子,_______。晚上,彼得________;夏天,骄阳似火,彼得_______;冬天,寒风刺骨,彼得_________;就这样,彼得每天认真照顾花苗。最后,田野里长满了美丽娇艳的鲜花。”从中体会“全部精力”。遗憾的是,在教学中,处理这一环节时担心时间问题,学生还没有想充分就匆匆而过了。学习第三部分,让学生体会彼得的话的意思,抓住“不无骄傲”、“真金”和“唯一”来具体理解。其中“‘真金’是什么?”这一问题,学生体会到了,例如“真金就是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金钱。”这时老师稍加补充与总结就可以了。

《金子》告诉我们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要想靠意外的收获是不现实的。这是这篇课文想要学生所明白的深刻道理。除此之外,我想,彼得·弗雷特之所以能成功,之所以没有像绝大多数劳动者那样直接离去,是不是还在于他的不甘心?在于他独自埋头苦干的那几个月?彼得·弗雷特对于梦想的坚定执着是不是也是他成功的关键呢?

 《金子》教学反思

上完了《金子》这篇课文,总体感觉是一节比较扎实的常态课,主要让学生不离文本实实在在地读书。原有的教学环节设计还是比较恰当的,能一步步引导学生通过把握课文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展开想像,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我个人认为,在这节课上,比较成功的地方是能时刻关注学生的学情,注重与学生进行互动与交流,既然按照预设的环节展开教学,又能关注课堂生成,努力做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堂上出现的情况随机应变,尊重学生,在与学生的平等对话中学习课文。还有就是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个训练目标也能得到落实。如在读彼得若有所悟的句子时,通过理解句子意思、揣摩人物心情、个别读、示范读、全班读这样步骤,使学生读出了彼得越想越兴奋越想越高兴的语气,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在这节课上,也能实实在在地根据教学需要,充分利用教材插图,在合适的时机使用,让学生看图想像,激发学生的思维

这节课最明显的不足就是指导学生想像和感悟文章内涵这两个环节中,自己缺乏足够的课堂机智和个性化的评价,使这两个环节没有更多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原来在课前预想通过指导想像彼得是怎么种花卖花,来体会想要得到成功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可能孩子们缺乏这样的劳动经历,举手的人寥寥无几,此时我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创设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也是因为不太了解这个班学生的原来水平,突然出现了一个特别能说的学生,她几乎把所有的想像场景都说完了,面对这样的意外,我不善于就势利导表扬这个孩子,让这个学生的精彩悄悄溜走,也没有让别的学生学她的样子自己想想彼得还可能会做些什么,只想到已经完成了预设的环节,就不再关注其他学生,匆匆结束,学生的提问面很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