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七年级教案 > 七年级《社戏》公开课教案

七年级《社戏》公开课教案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9W 次

【教学目标】

七年级《社戏》公开课教案

认识鲁迅笔下一群憨厚可爱的农村小朋友的形象。培养同学提问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同学整体感悟能力和词句分析能力。积累语言。激发同学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同学积极参与,端正同学学习态度,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阅读第一法──质疑法(提问法)

【教学难点】

片段精读

【教学步骤和内容】

第一课时

【课前组织教学】

猜谜(二选其一):

1、山东快书(打一名人,谜底:鲁迅);

2、眨眼之间,就到了峨眉山的东边(打一名人,谜底:鲁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读过鲁迅那些文章?(鲁迅的文章是有质量保证的。“鲁郭茅,巴老曹”,在现代文学大家排名中,鲁迅位列第一,当之无愧,也无争议。中国至今仍无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但我所知道的,有两位作家被提名,一个是王蒙,一个是鲁迅。)《语文》第2册选了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单元第1课,选自《朝花夕拾》)和《社戏》(第四单元第16课,选自《鲁迅全集》第1卷)。

二、破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看到“社戏”这个题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或者说,你发现题目“社戏”中包括了哪些问题?

问题有:什么是社戏?为什么要去看社戏?哪些人去看社戏?什么时候去看的?在哪里看?看的结果怎样?这个题目假如自身来写,会怎么写?题目为什么不用“看戏”?本文是重在说明什么是社戏,还是记叙看戏的经过?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三、默读

带着诸多疑问默读、浏览,规定时间,勾划批注:

练习(板书):

1、本文在体裁上属于(B)

A散文B小说C诗歌D戏剧

2、什么是社戏?(看第111页注释)

3、本文写了哪些人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4、文中的“我”是作者自己吗?

5、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四、教学内容

1、人物形象个性鲜明:

本文塑造了一群憨厚可爱的农村小朋友形象,如双喜,阿发,桂生等。这些小伙伴聪明活泼,胆大心细,热情友爱。“我”看不成戏,“他们都叹息而且表同情”;开船时“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以防万一;看戏时桂生殷勤地为“我”买豆浆舀水;回家的路上阿发以“我们的大得多”为由,建议去“偷“自家的豆,这些都是他们纯洁童心的突出表示。双喜是小伙伴中“最聪明的”,好象小伙伴的小领袖一般,他的性格也表示得最为突出。

2、景物描写生动传神:

作者采用写意笔法,从色彩,气味和声响等方面,描绘了月夜行船,船头看戏,午夜归航这几个画面,情景交融,充溢水乡特色。色彩如豆麦的“碧绿”,远山的“淡黑”,月光的“皎洁”,渔火,灯光的“红”,航船的“白”;气味如豆麦和水草的“清香”等;声响如航行的“潺潺”声,小朋友们的笑声,横笛的“宛转,悠扬”。

运用比喻,拟人,烘托等手法,化动为静,如表示船行之快,“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小朋友在浪花蹿”。

发作业本。当堂完成,当堂评讲,同学自身打等级。规范作业格式(把题目写起,要抄题,不空行)。强调书写。

五、小结

安排课外作业:去找鲁迅的《朝花夕拾》、《呐喊》、《彷徨》来读。写点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