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七年级教案 > 语文版七下《骆驼寻宝记》教学设计两篇

语文版七下《骆驼寻宝记》教学设计两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18W 次

  《骆驼寻宝记》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语文版七下《骆驼寻宝记》教学设计两篇

1、理解课文丰富内涵,学习本文鲜明、生动、准确、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2、学习童话的特点并学会声请并茂的朗读。

3、通过片断练习,培养学生想像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品析本文语言特点:虽朴实却非常鲜明、生动、准确,富有感染力

2、指导朗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想问问同学们,在你眼中,什么是宝?

(学生答......)

天下无人不爱宝,而且宝贝时时处处都存在于我们的身边,但是真正得到宝的人并不多,有些人错将废物当作宝,有的人明知什么是真正的宝,什么是人生最有价值的追求,可是由于怕苦怕难而不敢追求到底。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件宝,我相信只要大家善于思考、积极参与,人人都会得到的。大家说能不能?(能)那么,下面就让咱们一起踏上寻宝的征程,从陈伯吹的《骆驼寻宝记》里寻找到所需要的宝贝吧!

 二、朗读活动

1、请学生比较朗读第一段并请学生说出不同之处

提示:童话阅读的主体是孩子,它究满了想像和夸张,读时一要注意语气要抑扬顿挫。

童话的朗读,要体现儿童口吻,唤起儿童新奇的情趣,以便使儿童的思维和情感顺利地进入到童话故事之中去,在新奇的兴趣中长知识受教育。

指导示例:如“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件无价之宝”一句中“遥远”一词要拖长声音,“无价”重读,“好消息轰动了整个禽兽国,飞禽走兽们个个跃跃欲试火烧火燎地要去寻宝”语速要快些,读出禽兽们急切的心情,“跃跃欲试,火烧火燎”要读出讽刺语气。

“比蒲扇还大”、“一千公斤香蕉”要读夸张嘲讽的语气,读“金丝猴”上路时,应表现出金丝猴高傲娇贵的神气劲。对第三段几种动物上路表现是略写,读时速度要快,还要注意精神放松、感情投入,这样就会很自然地与课文情节内容和谐一致了。

2、学生默读

3、小组朗读

 三、讨论交流

1.除了骆驼外,还有哪些动物加入了寻宝行列?它们都寻到宝了吗?

明确:有大象。金丝猴、乌鸦、老公鸡和老母鸡、牛、马。羊、大白鹅、鸭子、狮子、老虎、金钱豹、大灰狼、独角犀、河马。麻雀、斑鸠、小毛驴等30多种动物都“火烧火燎”地加入了寻宝的行列。

最终众多动物又毫无例外地退出了寻宝的队伍。

2、课文题目是《骆驼寻宝记》,为什么用将近一半的篇幅来写众多动物在寻宝途中的表现呢?

明确:写众多动物寻宝途中的表现,都是为了下文突出刻画骆驼的形象做铺垫,都是为了从反面衬托骆驼的高大形象。

3、语言赏析:结合课后练习二,说说作者是怎样抓住动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

示例:①、写大象,作者抓住象耳朵大,力气大,鼻子长的特点来写。写耳朵----“比蒲扇还大”;写力气——“背上一千公斤香蕉”,说明它的力气之大;作者还形象地活用成语“一臂之力”。以“一‘鼻’之力”来突出大象鼻子长而有力的特点,语言生动形象,风趣幽默。

②、写金丝猴,作者抓住了金丝猴毛发的特点,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穿上金光灿灿的丝绒袄儿”,写出了金丝猴毛发颜色、质地的特点。

③、作者用了“一群”、“挤在一起”来表现鸭子喜群居的特点。把鸭子寻宝的动机说成是“买个清水池塘……洗澡”,写出了鸭子喜欢戏水的特点。

④、作者只用了“巨人”和“高瞻远瞩”两个词就把长颈鹿脖子长、看得远的特点形象地写出来了,又含有讽刺意味。

⑤、“黄绿交织的彩羽”写出了鹦鹉羽毛的美丽,“饶舌”则写出了鹦鹉善于鸣叫的特点。

 四、课堂练笔

1、从课后练习二中我们了解了作者如何抓住动物的特征进行描写。下面请同学列举文中没有出现的动物,如果它们也去寻宝,又会怎样上路,怎样退场呢?

要求:①、展开合理的想象

②、抓住动物的特征

2、同学交流

 五、作业

分析骆驼形象,并思考从骆驼身上学到了什么?如果你是骆驼,你会怎么做?

板书:

其 它 动 物:半途而废 不得宝

对 ↑ 衬

比 ↓ 托

骆 驼:坚持不懈 终得宝

  《骆驼寻宝记》教学设计之二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储备点

①了解童话的特点。

②领会课文主题,认识作品的意义。

2、能力培养点

①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把握课文结构。

②体会本文在构思上与组织材料上的巧妙之处。

3、情感体验点

认识文中塑造的骆驼形象的深刻含义,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境界,树立踏实、坚立踏实坚韧及奉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正确认识、理解文中塑造的骆驼的形象及其社会意义。

2、难点:结合课文分析、理解童话作品生动反映社会现实的特点。

3、疑点:文章结尾写骆驼还穿插了燕子和鹦鹉的作用。

三、课时安排:

二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本课目标

1、识记生字新词,熟练朗读课文。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划分文章层次。

3、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内容,明确第一部分内容在全文的作用。

 二、教学流程

  1、情境导入

骆驼素有“沙漠之舟”的美誉,它能吃苦,善于在沙漠中长时间行进,是沙漠商队运送物资的重要工具,不过这回,骆驼不是去运商品,而是去寻宝了!它去寻找什么宝贝呢?请看课文《9、骆驼寻宝记》。

  2、检查预习情况

给下列带点的字注音。(出示小黑板)

携手(xié)嫉妒(jí) 嬉戏(xī) 饶舌(ráo) 对峙(zhì) 温馨(xīn)

翡翠(fěi)潺潺(chán)禽兽(qín) 沙獾(huān) 瀚海(hàn) 旱獭(tǎ)

一瘸一拐(qué) 踽踽独行(jǔ) 花团锦簇(cù) 鄙夷(bǐ)

养尊处优(chū) 豁然开朗(huò)

 3、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①范读课文1~3自然段,告诉学生如何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再指名学生朗读。

②学生自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2)双边互动

互动1

本文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童话。文章语言十分朴实平易,但在构思和材料上颇具匠心。谁来说说课文以“骆驼寻宝”为题,实际上写了几个部分,每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明确:课文围绕“寻宝”写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写的是多种动物纷纷踏上寻宝的道路又全部都半途而废的经过,第二部分写骆驼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寻到了宝贝。

互动2

文章的题目是“骆驼寻宝记”,但作者在第一部分中都写了哪些动物?作者为什么花大量的篇幅写众鸟兽纷纷踏上寻宝的道路又全都半途而废的经过?

明确:这是一种反衬的写法。作者用将近一半的篇幅来写众动物在寻宝途中的表现,都是为了下文突出刻画骆驼做铺垫,都是为了反面衬托骆驼。

互动3

在文章中作者是怎样刻画众多动物的?从中可以看出这些动物都具有哪些特征?

明确:在文中作者主要是从这些动物积极参与寻宝和匆匆忙忙退出寻宝队伍两方面来刻画众多动物的。文章一开始,作者就用“跃跃欲试”、“火烧火燎”两个成语写众动物出发寻宝前的神态和心态,把它们急切之态,焦灼之心写得生动活现。紧接着作者又以形象的写了三十多种动物是怎样各怀私心,踏上寻宝道路的,并用“灰尘滚滚”、“声音嘈杂”、“狂奔乱窜”、“像疯子一样”等词句,以贬斥的态度写出了这些动物为了一己之私而纷纷上路的混乱局面。动物们退出寻宝道路也写得十分符合他们的特点。

 4、小结

这堂课我们通过欣赏陈伯吹先生的极富情趣的童话,让我们初步感受到骆驼寻宝成功的经历和成功经验。同时,通过与大家合作,共同探讨,掌握了童话的主要内容,明白了文章的结构特征。

 5、布置作业

完成“思考与练习”二、四

  三、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 本课目标

1、 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内容,体会骆驼形象的特征及其意义。

2、 总结课文。

 二、 教学流程

 1、 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对《骆驼寻宝记》这篇课文进行了整体感知,学习了文章的第二部分。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来学习文章的第二部分,看看骆驼是怎样千辛万苦的寻到宝贝的。

2、 合作探究

学习本文第二部分内容

(1)整体感知

请大家自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样塑造骆驼的形象的?

(2)双边互动

互动1

谁来说说骆驼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出场的?作者是怎样描写骆驼形象的?

明确:骆驼是在众鸟兽都已回头,一场可笑的“闹剧”刚刚收场,“这条寻宝的大道上没有什么热闹可看了”的情况下出场的,而且走路是一瘸一拐的。这一部分作者是以赞美的语言来歌颂它的,写它“身姿雄伟”,经常身负重物,忍饥耐渴地在沙漠里行走,并连用三个比喻深情赞美。(作者写骆驼出场这一情节与前面情节形成鲜明对比。)

互动2

骆驼的寻宝历程都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他是怎样闯过这些艰难险阻的?从中可以看出骆驼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明确:骆驼经历的困难有:他忍着痛,瘸着腿,闯过“冷水滩”“冰凌湖”“热风洞”“夹扁谷”。其中,作者写闯“夹扁谷”比较详细:“他以最大的耐性,强行穿走这两里长的夹扁谷”“在两座对峙的高山中间,窄得只容一匹瘦马挤过去”的山谷,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骆驼身材高大,可想而知要闯过去是十分艰难的!但他还是闯过去了,付出的代价是“头破、肩伤腿脚流血”,骆驼的坚毅,顽强真是令人赞叹,饥饿劳累,寒冷酷热、孤独都没有动摇他的意志,他最终走到了珍宝关。作者写骆驼闯关寻宝的过程,写它始终不声不响,沉着坚忍,我们不难发现:骆驼之所以成功,在于它有着坚定的信念,有着战胜困难的勇气和百折不挠的毅力,而这也是前面那些众鸟兽所缺少的。

互动3

课文在写骆驼经历这些艰难险阻时,没有写骆驼在想些什么。如果你是这头骆驼的话,你会想些什么呢?

互动4

骆驼还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请从他来到珍宝关后的表现体会一下。

明确:

1、骆驼面对珍珠项链,肖像金牌等珍宝都“一一谢绝了”因为它们对他来说“不是不合用,就是对大家没有多大好处”,从骆驼的态度还可以看出他憨厚、无私的性格与品质。

2、他希望得到的“宝”,应该是能把他居住的沙漠变成像珍宝关一样的好地方,他面对仙女的热情挽留,觉得“如果在这儿享福,而扔掉了吃苦耐劳改造家乡的志气,就等于'得宝失宝’,他不能这样做”。这说明了骆驼寻宝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改造沙漠的面貌,可见骆驼的思想境界是多么高尚啊!

3、骆驼终于得到了“宝”,“一些保水源,耐盐碱的胡杨,沙地造林的沙枣,耐旱、耐寒的罗布麻,以及汲汲草,梭梭草和骆驼刺的种子。”由这些再次说明骆驼寻宝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改造沙漠的面貌。

互动5

本部分除了写骆驼,还列举了鹦鹉,燕子这两个形象,作者的用意是什么呢?

明确:

①写鹦鹉是为了反衬出骆驼的顽强精神。起初她认为骆驼是个“又傻又瘸的家伙”,不配跟自己一起去寻宝,课文结尾处她面对骆驼高尚行为的“惊愕”与“惭愧”,从反面衬出骆驼精神的巨大影响和感召力。

②在文中燕子的形象不同于其它动物。他最先领悟到骆驼的无私、高尚。他鄙夷鹦鹉的浅薄:“你太小看他了,世界上什么样的人寻什么样的宝。骆驼寻的是变沙漠为绿洲的宝!”文中的燕子,可以说是代作者点明了骆驼的精神,同是也说明骆驼高尚行为给别的动物的教育作用。

互动6

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分析童话的现实意义。

明确:这篇童话创作于1982年,写得很有时代特点,作者用童话的形式生动地反映了现实社会。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许许多多的人存有一夜暴富的心态,然而又流于浮躁――文中各种动物的表现就是这种情况的写照——一心想发家致富却又不肯会出努力,结果一事无成。而骆驼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百折不挠的精神、不懈的努力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宝贝――改造沙漠的植物。

3、 小结

  本文着重叙写了一头骆驼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百折不挠的精神,不懈的努力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宝贝:改造沙漠的植物。毫无疑问,骆驼的思想境界是十分高尚的,他的价值取向更是“无价之宝“。这篇文章最突出的特点便是支助了对比反衬的写法,同时还大量地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这些都是我们在写作时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三、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