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七年级教案 > 七年级上册《秋颂》教学反思

七年级上册《秋颂》教学反思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85W 次

  七年级上册《秋颂》教学反思一

今天非常高兴参加了本校与勤业中学两校语文教研组的一次研究课活动,活动的内容就是七上读本中的一篇散文《秋颂》。

七年级上册《秋颂》教学反思

《秋颂》是一篇非常的优美散文,且很富有深意,值得细细品味,因而我在设计教学方案的时候就把教学的重难点定位于“通过赏析语言品味秋之风韵,体会作者颂秋颂人的独特情感”。由于情感是抽象的,如果只是单一的告诉学生景中寄托的是什么情感,那学生是没有办法很好的理解的,因而我思考是否可以借助文中作者描写的景,让学生自己展开想象作者当时看见的画面,这样就可以把抽象的情感形象化,更加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我也是这么做的,发现学生在这样的启发之下确实可以更好地去理解其中的情感。

我觉得这是我在处理这一重难点时做的比较好的地方,但是就整个教学过程来看还是存在这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各位老师的点评也是非常的中肯,现特意把自己做的不足的地方进行一个整理。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要求学生体会作者颂秋颂人的独特情感”其中“体会”二字的传达的对学生的具体要求其实并不清楚,不如直接改成“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说出文中寄托的情感”,这样自己的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方法的选择也可以更加的明确。其实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就是在明确学生的学习任务上不明确。

二、评价不到位

对学生的回答评价过于单一,没能适时抓住学生回答中的亮点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例如:一学生在赏析秋日的闲云是将文中“对俗世悲欢扰攘,不再有动于衷”浅显化,说道“不在乎尘世间的悲欢离合,体现了闲云的洒脱”,学生的这一理解是很到位的,可是自己却没能适时抓住这一挈机鼓励学生。

三、环节清晰,但是其中有个别环节展开不到位

整个教学过程的环节还是非常的清晰的,从走进罗兰之秋到感受罗兰之秋、再到品味罗兰之秋、最后是缤纷之秋,既有对文本的解读,也有拓展,但“品味罗兰之秋”这一版块中有一个质疑的环节展开不到位,还有由秋及人这一环节让学生联系文学作品,操作的过于仓促,完全可以让学生多讲讲,这样可以加深他们对于这种具有秋之品格的人的认识,因而,我觉得可以把“缤纷之秋”这一版块就留作作业,把由秋及人这一环节作为拓展部分。

四、问题的指令不够明确

每一环节的问题在提问上要更加的明确,例如让学生分析文中秋景的特点,就应该明确告诉学生根据上一环节找出的景色一个个的来找,并且直接文中的字词回答,这样学生就知道怎么找,找什么了。再如,让学生品味文中富于韵味的句子,那么怎样的句子才是富有韵味的?其实在备课的时候我就有过类似的疑惑,当时我就想用“韵味”这一个词是否恰当,但是一时又不知道采用什么词更加的合适,所以就放下了,这也说明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做的不够严谨。

五、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整个教学过程基本就是读加品,似乎都是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这样学生就学的比较被动,再加上本文的难度比较大,师生之间就出现了一些距离。我想如果能找到一个适合的切入点来启发学生的话效果应该会更加好。

一节课下来发现了不少的问题,同时也给我了很多的启发,特别是勤业中学毛校长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她说:“教学就是治学,要严谨”,我想我缺的就是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因而才会在很多的细节上出现问题。再者对于自己在备课过程中的一些疑惑一直没能够得到解决,幸而今天得到了各位老师的'坦诚点评,不禁豁然开朗。这样的一节课对于我来说确实也是应时应景的,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而我也在这一收获的季节中收获了教学上的点滴

  七年级上册《秋颂》教学反思二

《秋颂》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文章不但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赞颂,也透露着她对人生理性的思考。细细品味,还能感受到一种道家的无为思想和深深的禅意。但初一的孩子,显然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深沉的思考,所以我首先带领大家赏析写景部分,领略美好的秋天和细腻的描写,然后再感悟秋天的人的品质——淡泊,重点句:他拥有一切,却不想拥有任何。解读其淡泊,透彻,洒脱的人生追求,这在前文写景部分是有所体现的。再整体把握文章,了解其秋颂的核心是“澹然”。当今社会,很多人追名逐利,让大家学习这中澹然洒脱的淡泊品质是很有必要的。在整个课堂中,学生基本能根据老师的点拨,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达到教学目标。但比较遗憾的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还不够到位和精准,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有所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