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苏教版必修二课文《听听那冷雨》教学反思

苏教版必修二课文《听听那冷雨》教学反思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69W 次

  《听听那冷雨》教学反思一

苏教版必修二课文《听听那冷雨》教学反思

昨天的《听听那冷雨》效果不大理想,课堂行进地太慢了。教学容量几乎为零。

1、导入之后请2位学生动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这一环节很失败。一是背景音乐被我开的太响了,学生朗读声音太小了,情境就创设得不太好。平时班级齐读还过得去,个读似乎没有很突出的学生,以后要培养学生个读的能力。(5min)

2、本来是想让学生读全文的,考虑到文章太长,全文读学生可能会觉得烦,于是让学生也伴着音乐读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这样做不知道有没有效果。(5min)

3、学生静下心来看课文,找找自己觉得最美的句子,最有感触的句子,起来分享。这个环节最有问题,学生基本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但是对于为何这个句子会给你这种美的感觉确是很难把握,常常答不到点上,而自己也一时脑子没有转来,没有引导他们答到那些地方,于是课堂在这里停滞了,行进不下去,本来是想在分享美的同时把表现手法都展现的。后来评课的老师说,如果我在学生开始阅读前给学生指出可以赏析的方面,比如修辞、炼字等等,这样学生就会有方向。这么一说,恍然大悟。

分享美的句子是很散的,学生对整篇文章写了什么会不会觉得很混乱呢?这也是值得解决的一个问题。

  《听听那冷雨》教学反思二

课前我利用早读课组织学生朗读全文,一气呵成的长句断句成为学生朗读的障碍,“雨下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上屋上天线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海峡的船上,清明这季雨。”“回忆江南的雨下得满地是江湖下在桥上和船上,也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湿布谷咕咕的啼声。”学生读的错误百出。这个“左手写诗,右手写散文”的余光中让“雨”在他的笔下时空交替,纵横交错,蒋捷、李清照的诗句化用,跳跃的诗化语言,情感凝练。在文中,中国古典诗词的意趣在被赋予生命的冷雨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更借冷雨抒情,将自己身处台湾,不能回大陆团聚的思乡情绪娓娓倾诉。“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与古大陆分担。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裙边扫一扫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

赤子拳拳之心感人至深。但要引领一群出生90成长于漫画、青春小说中的高一学生去理解感情如此厚重的美文的确有很大的困难。总觉得研读行家里手之作,自己的古典文化修养的底蕴显得鄙薄、肤浅,应有许多遗漏之处,惟有抓住:1、内容上的重点及难点的理解:如对“听雨”、“冷”、文化情结和游子乡情等的把握和理解;2、品读语言与情丝。“慢慢走,欣赏啊”。散文的阅读能力提升的点拨在课内,能力培养的训练在课外。引导学生课余多去读读本文,多看看余光中的作品,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在这喧闹凡尘俗世停住匆忙的脚步,找个安静的角落,读点安慰我们灵魂的书也不乏是件乐事。

  《听听那冷雨》教学反思三

《听听那冷雨》是必修二第一单元的一篇。《听听那冷雨》是一篇极具意境美的散文。因此让学生在欣赏优美的语言的过程中,品读出作家独特的心境,及其蕴含于文中的独特的景与情,从而达到通过品味语言来感知、体会作者情态与志趣的目的。

从兴趣角度考虑,导课我设计成放余光中《乡愁》录音,以此尽可能引起学生对阅读课文的兴趣,同时让学生了解余光中作品中所体现的民族意识和思乡情怀。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因此,我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并归纳概括,鉴于本文语言对高一学生阅读有一定难度,我运用让学生先找提示语的方式,效果不错。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多元的,合作学习能促进每个学生从多个角度来建构知识。因此,在让学生品味语言,鉴赏意境的时候,我让学生在获得个性化体验的基础上,学生之间积极进行互动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交流意识,从学生回答的问题来看,本堂课合作讨论运用的是十分成功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了学生对抒情类散文的鉴赏能力,从而提高了整体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诵读教学贯彻得不够彻底,在品味语言,鉴赏意境方面应让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去品味,去鉴赏,由于时间关系,在诵读方面,我没有做具体的指导,学生读的次数也较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坚决贯彻诵读教学,将琅琅书声还给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