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舒婷《双桅船》教学设计

舒婷《双桅船》教学设计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18W 次

 教学目的

舒婷《双桅船》教学设计

1、了解作者,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2、体会《双桅船》中表现出的“船”对“岸”的执着与坚定的精神。

3、了解朦胧诗意象多义性的特点,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把握诗歌中的意象的内涵,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情感。

2、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课型:

讲授课

 教学方法:

朗读,交流,讨论,鉴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介绍朦胧诗导入新课。

朦胧诗简介:朦胧诗产生于二十世纪的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内容含蓄隽永。它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形式虚实相生,往往借助象征、比喻、错觉、幻觉等手法,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诗蒙上了一层朦胧的色彩,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

 二、作者简介:学生介绍作者舒婷,教师作必要补充。

? 舒婷,原名龚佩瑜,中国当代朦胧诗派代表人物;初中未毕业就参加“上山下乡”的活动,此时开始写诗;后回城做过临时工,1975年,正式调到织布厂当工人; 1978年,在油印刊物《今天》开始发表作品,成为许多文学青年喜爱的“油印”派诗人之一; 1979年,在《诗刊》发表作品,引起诗坛的关注;1981年达到创作高峰期;1985年后,转入散文创作;两次入选“全国十名最受欢迎的青年诗人”主要作品:诗集《双桅船》 《顾城舒婷诗选》 散文集《心烟》

 三、整体感知:通过听录音、朗读等,学生初步感知诗歌。

  四、交流讨论:学生相互交流阅读感受,并要求从文本中找出支持自己的观点的依据。

小结:诗歌的欣赏方法

(1)意象是解读诗歌的钥匙;

“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即意中之象,融入了诗人情思的形象。

“意”制约着“象”的选择

(2)了解朦胧诗意象的多义性。

古典诗歌的意象往往是确定的,而朦胧诗中的意象是诗人对社会生活、人生独特体验的产物。

象征多是用某种具体的事物和人们能直感的形象来替代人的某种主观情绪和某种社会态度。简言之,就是用具象来表达抽象。

 五、联系生活、联系自身,谈谈这首诗歌所给你的启示或能引起你共鸣的内容。

  六、课堂总结。

  七、布置作业:

收集你所喜欢的一首朦胧诗,分析诗中的意象,来探讨一下其中的主题。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岸啊,心爱的岸,昨天刚刚和你告别,今天你又在这里,明天我们将在,另一个纬度相遇,是一场风暴,一盏灯,把我们联系在一起,是另一场风暴,另一盏灯,使我们再分东西,哪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

《双桅船》是诗人运用朦胧诗的写法,采用象征、意象来表达人的主观情绪,从而伸张人性的佳作。全诗表现了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一方面,是理想追求的“灯”,另一方面,是爱情向往的“岸”。在执着追求理想的进程中,时而与岸相遇,又时而与岸别离,相和谐又相矛盾。同时,在理想追求进程中,诗人时而感到前行的艰难与沉重,又时而感到一种时代的紧迫感而不让自己停息。“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诗中所表现的情绪与心态,既是诗人自我的、个性的东西,同时,又是那个特定时代的青年们所普遍感受到而难以言表的东西。诗人以她细腻的心,运用象征的技巧,把它完美地表达出来,使之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本诗的一个重要艺术特点是象征。在朦胧诗中,象征多是用某种具体的事物和人们能直感的形象来替代人的某种主观情绪和某种社会态度。简言之,就是用具象来表达抽象。诗题“双桅船”,就是一种象征。

全诗的目的不在于描写一只客观的双桅船,而是借用双桅船这一

具体形象来表现诗人自己,表现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或者说,诗人觉得,我就象一只双桅船。双桅船中的“双桅”又暗示着某种深层的含义。双桅并在,意味着诗人心目中爱情与事业并立又相区别的心理。另外,诗中的“岸”、“风”、“风暴”、“灯”等都具有明显的象征性。“岸”象征着女性的爱情归宿,“风”意味着时代紧迫感给诗人的动力,“风暴”暗指诗人与同代人所经历的不平常的年代风云,“灯”则与光明信念边在一起。

意象的运用,是本诗的另一个重要艺术特点。所谓意象,就是借用外在的景致来表现诗人的主观心态。它与传统诗歌中的“意境”不同。意境一般是触景生情并借景抒情,从而达到景中含情的艺术目的。而在朦胧诗中,诗人多以主观情绪和人的各种心态为表现对象,从主观情绪出发,想象并构造成某种具体的画面与景致,从而使抽象的情感形象化,以达到艺术表达的效果。诗人在《双桅船》中所要表达的是一种心态,一种情绪,一种感情历程。而落在语言上,却是“船”、“岸”、“风暴”、“灯”等具体形象,并把这些具体形象加以组合,形成一幅完整的有动态过程的画面。而在画面之下,隐含并跳动着作者的心,作者的真情实感。全诗意象清新,组合自然,使诗人内在强烈的情绪得以自如的表达。

另外,本诗的语言自然流畅,诗中所蕴含的情凝重而又细腻,既有浓浓的个人感叹,又有开阔的时代情怀。诗的最后四名:“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被人们当作警句加以广泛流传和引用。

 赏析:

诗人以第一人称,将自己比作一艘双桅船,向那连绵的海岸倾诉自己的思慕。昨天已经和你告别过了,今天却在这里再次分手,而明天又将在另一处地方相遇。今天是海上的风暴促使双桅船寻求这一处港湾的保护,明天又是这同样的风暴把双桅船推进了另一处港湾的怀抱。这种和海岸不断分离,却又总是再度结合的特殊关系,使双桅船终于明确意识到了自己和海岸之间有一种永远无法改变的互相依存的天然联系。这样的意识如同信仰,让双桅船在又一次的分离后发出这样的感叹:“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这两句诗能给人带来一种深远的意境,意味深长,耐人寻味,也是舒婷的名句之一。

那么,双桅船是指的什么,海岸又是代表什么呢?诗人到底想以此表达一种什么情感呢?

你也许会认为这是一首情诗。不错的,这首诗很好的体现了情人之间难分难舍缠缠绵绵的感觉,说它是情诗不足为过。

但如果我们用更宽泛的眼光来看这首诗,就会发现它不仅仅是一首情诗。它似乎还象征着某种比爱情更为深厚阔大、且令人起敬的事物。你可以说它象征着对祖国的爱、对民族的爱,对家乡的思念等等。又或者,一个文学青年,作出这样的诗,就可以来表达自己对文学的喜爱与狂热。

据我了解,诗人写此诗是在1979年8月。那时候中国历史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新中国的黑暗时期即将过去,迎来的,将是光明的、充满希望的美好未来。诗人是不是在作这首诗的同时也饱含了自己对和谐的、欣欣向荣的大环境的一种向往呢?

我们也许不一定要把双桅船和海岸之间的关系定义为某一种具体事物,而只是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某种远比自己博大精深的力量的钦慕呼唤与追求。这首诗不失文学性,却深获广大读者的喜爱。我想,无论是对一个饱经历史颠簸的民族来说,还是对一个在持续的风浪和动荡时期里成长起来的姑娘来说,这样的钦慕和呼唤都是非常自然的。而在某种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把双桅船的心境看作我们许多人共同的心境。也许正式因为这一点,这首诗对历经劫难的中国人——无论老少——都产生了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