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中职高二语文课教案

中职高二语文课教案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76W 次

  篇一:中职高二语文课教案

《父母的心》教案

教学目标:

1、识记文中生字词,提高品读文章的能力。

2、学习本文在情节上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结构特点。

3、学会理解父母,关爱父母,珍惜亲情。

中职高二语文课教案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在情节上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学会理解父母,关爱父母,珍惜亲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幻灯片展示能表现亲情的图片,让学生谈感受。

过渡: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人类最高尚、最纯洁、最美好的感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到日本的一艘轮船上去听一听川端康成先生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感人至深的亲情故事。

二、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本文在情节上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结构特点。

2、感受浓浓的爱心下面笼罩着的淡淡的哀怨。

3、学会理解父母,关爱父母,珍惜亲情。

三、自学反馈

1、给下列字注音:

濑( lài ) 佣( yōng ) 酬(chóu)

舱( cāng )褴褛( lánlǚ ) 一模(mú)一样

2、解释:

失魂落魄:形容心神不定,非常惊慌的样子

如数奉还:按照原数还给人家,如:依照、按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复述)。

3、梳理课文的情节。(板书)

(本文的故事情节有怎样的特点呢?“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文似看山不喜平。平铺直叙,简单平淡,读者就会生厌。而跌宕起伏,峰回路转,却能引人入胜。)

4、你能用一句话概括故事的内容吗?

(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的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 概括方法指导:主要人物+主要事件

5、跳读课文,找出在送走孩子时,这对夫妇的表情和不送的理由各是什么? 并

将其圈点勾画出来,揣摩他们当时的心理。

(这对穷夫妇之所以有这样的表情,就是因为他们有着一颗爱子之心啊!理由充分吗?看似很荒唐的理由中其实包含着父母对子女深切的爱。)

四、探究交流,理解课文

合作探究(一)

课文如果一开头就写贫穷父母一个孩子也不送,是否更能表现父母爱子之心?现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甲】:“这可谢谢啦??”那位父亲嘴上虽然这么说,但脸上的表情却十分犹豫。最后,他告诉女佣,这事要和孩子的妈妈商量之后才能决定。

【乙】:“对不起小姐,请您帮我谢谢你家太太的好意。我们虽然穷,但是我们一家人宁可饿死在一起,也不会分开的”那位父亲坚定地说。

答:因为父母总是替自己的孩子着想的,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过上好日子。当有人开出优越的条件时,贫穷父母是不能不为自己的孩子着想的。如果一开始就加以拒绝,就显得不真实,不自然,也不能充分表达父母爱子之心。现在这样写的好处是:1、符合生活的真实;2、能把贫穷父母曲折复杂的内心活动表现出来;

3、使故事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更能打动读者的心。我们所说的“文似看山不喜平”也就是这个道理。

合作探究(二)

送走是爱还是不送是爱?请发表你的看法。

甲方: 送孩子是一种爱

乙方: 要孩子是一种爱

讨论明确:送与不送都是一种爱。

过渡:“可怜天下父母心”,无论是文中那对可怜的夫妇把孩子最终留在身边,还是忍痛割爱将孩子送走,那都是一种爱,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真挚的、深沉的,完全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情感。

(读到这你明白了父母的心是一颗怎样的心了吗?明确:父母的心是一颗炽烈爱子之心,这种爱子之心贯穿着文章的始终,是文章的一条感情线索。)

五、结合作者介绍,体会“淡淡的哀怨”风格。

简介作者

川端康成 日本现当代小说家,1968年因《雪国》《千鹤》《古都》获诺贝尔文学奖。幼年父母双亡,后祖父母和姐姐又陆续病故,所以他特别渴望父爱和母爱。孤独忧郁伴其一生,古人云:“文如其人。”对亲情的渴望也反映在他的创作中。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怨是川端康成作品的共同风格。“浓浓的爱心”

我们之前已经感受过了,那“淡淡的哀怨”又表现在哪里呢?

他曾经说过 “再没有比死更高的艺术了。死就是生。”

在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三年之后,1972年4月16日,川端康成在极度忧郁、矛盾中采取含煤气管自杀的方式离开了人世。

六、拓展延伸,感恩父母心

(川端康成用他那充满淡淡哀怨的文字让我们感受到了父母之爱的伟大与崇高,川端康成是不幸的,生活中得不到父母的爱,而我们是幸运的,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父母之爱的温暖,我相信我们同学们心中此时也定有万千话语想要表达

。)感受爱,歌颂爱。

仿造句式以“父母的爱”为本体写一组歌颂父母之爱的比喻句

例:父母的爱犹如一束阳光,温暖我们孤寂的心房;

父母的爱犹如一缕轻风,抚慰我们脆弱的心灵;

父母的爱犹如一捧清泉,滋润我们干涸的心田;

父母的爱犹如一盏明灯,照亮我们迷茫的人生.

七、感情升华

总结语:父母之爱是人类最伟大的一种情感,拥有这份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同学们,我们在享受爱的同时,还应用一颗感恩的心回馈我们的父母、亲人以及所有爱我们的人。

最后,让我们一起在《天下父母心》中再次感受“父母的心”(音乐响起,出示歌词)

教学设想:在导入部分选取了人类及动物中能充分体现“父母之爱”这一主题的图片让学生来观赏并让学生谈观后感受,导入课文,整体感知部分,让学生自由朗读之后试着复述并试着一句话概括,主要目的让学生感知小说的主要情节,并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然后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之上,让学生跳读课文,找出几次送走孩子时,这对夫妇的表情和不送的理由各是什么? 并将其圈点勾画出来,揣摩他们当时的心理。让学生通过此环节,分析人物形象刻画的方法。初步感受父母之爱的伟大,合作探究部分两个问题主要是想让学生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作品语言风格则一笔带过。没有做细致的分析。

  篇二:中职高二语文课教案

难忘师生情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把握不同工具材料的特点,运用构图、线条、色彩等元素表现教师的外貌特征与性格。

2.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中把握教师的外貌特征;

(2)在欣赏中了解表现的技能技巧;

(3)在创作中感受情感表达的愉悦。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会表达情感,学会感谢恩师。

二、教学要点:

1. 教学重点:如何运用不同的手法表现教师的外貌特征与性格。

2. 教学难点:如何表现学生对教师的感情。

3. 兴趣点:

(1)欣赏同龄人的优秀作品;

(2)用夸张的手法表达自己对教师的印象。

4. 教学观察点:由教师的眼神、嘴巴、脸形、发型所体现的外貌特征。

三、作业要求:

1. 基本要求:用手绘图象的手法描绘一个自己喜爱的教师形象。

2. 较高要求:能准确表现出人物的外貌特征,并画出衬托教师个性化及职业特征的背景。

3. 个性探究:大胆地尝试运用不同的造型工具,画出我和老师的故事,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堂:

播放一段感恩教师的视频片段

(1)请同学们说说,视频中的小朋友们是通过什么方式感谢老师、为老师过教师节的?

(2)老师和我们朝夕相对,既教我们科学文化知识,又教了我们做人的道理,

即将毕业了,你相对老师说点什么呢?(播放幻灯片)

(二)思考:

(1)说一说:从你上学到现在,哪一位老师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他(她)有

什么外貌特征?你和这位来时之间曾经经历过什么难忘、感人的故事?(每个组讨论,先和你的同学讲一讲,然后每组最少有一名代表说说你的老师。)

(2)想一想:你想用什么方式表达你对老师的爱?

1、为老师画一张肖像画; 2、给老师制作一张贺卡,写上你的祝福;

3、为老师献上你亲手做的手工艺品; 4、和老师合影留念??

(三)欣赏与感受: (欣赏课本35页画家林墉的作品)

(1)这幅画中的女教师五官有什么特征? 她在干什么?

(2)画面的主要色彩是什么? 运用了什么色彩的对比?

(3)你认为要画老师应该从哪些方面表现?脸型、五官、表情、发型、神态、动作、衣着等

(四)欣赏学生的线描作品(播放幻灯片)

(五)教师示范

(1)以数学老师田老师为例,先看看用电脑处理后不同效果的照片,再看看怎样用线描的形式画人物。(教师用线描示范画)

(2)展示各位老师的照片,在这些老师中选择一位你最喜欢的老师画一画,或者也可以画一画曾经教过你的老师。

(六)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1)构思:你所画的教师有什么样的外貌特征?

(2)构图:画面以头像画还是半身画为表现形式?主要人物与背景是怎样安排的?

(七)展示与评价

(1)展示学生的作品,请同学来评一评,谁画的最好、最像?哪里画的好?

(2)比一比谁画的教师形象外貌特征鲜明、画面构图生动、情感表达真切。

(八)课堂小结

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们要用优异的成绩和感恩的心去回报老师,即使以后你和老师分开了,老师也可以成为你最好的朋友,加油吧,好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