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八年级教案 > 《中国石拱桥》优质教案(三课时)

《中国石拱桥》优质教案(三课时)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22W 次

 课文在教材中所处地位分析

《中国石拱桥》优质教案(三课时)

《中国石拱桥》是学生初次系统的接触说明文,学生对说明文体知识所知甚少,况且《中国石拱桥》是说明文中的典范,这一课给学生印象的好坏,必将影响到以后学生对说明文学习的兴趣,因此,除掌握必要的说明文体知识外,还应该注意结合文章特点,培养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本单元的重点,在教学上应该放在学习说明文抓住物特征,举典型事例说明事物的方法;说明文与记叙文在写作目的和语言使用方面的差别;了解说明顺序,掌握说明方法。同时针对学生基础薄弱这一情况,分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预习时了解说明文有关文体知识、关于作者、积累字词,及对文章内容整体感知,质疑、解疑。第二课时整体感知文章,重点分析赵州桥一例,从中掌握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了解说明顺序,掌握说明方法的运用,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参照上一例,自行分析卢沟桥一例。第三课时由于我乡境内有座石拱桥,所以此课到万善石桥上,除在这里结合文章内容感悟实体建筑物外,并与记叙文比较,体会差异,同时点出主旨,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目标

1、 师生互动目标:学习说明文抓住事物特征,举典型事例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初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2、 小组互动目标:初步认识说明文与记叙文在写作目的及使用语言方面的差异,体会文章平实而准确的语言特点。

3、 个人自学目标:了解作者,说明文体有关知识,积累字词,感知课文内容。

4、 情感目标:了解中国石拱桥的悠久历史和杰出成就,认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 抓住事物特征,举典型事例进行说明的方法。

2、 说明文平实而准确的语言,与记叙文的在写作目的及使用语言方面的差异。

3、了解说明顺序,掌握说明方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

1、 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学生对课文内容质疑、解疑,解决不了的教师点拨、明确。

2、 讲解法,介绍有关说明文体知识(学生查阅后提问,完成不了的教师补充。)

3、 情境陶冶法。(在万善石桥时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4、 讨论法。(记叙文与说明文语言差别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书写说明文体知识,挂图体现直观艺术美,搜集万善石桥有关资料和传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情境:

1、欣赏赵州桥、卢沟桥挂图,观察古石桥,用自己的话说说直观感受。[形式美]

2、学生讲万善石桥传说。

设计意图:以美好艺术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对审美的感知和对家乡的热爱。

 二、新课研讨:

1、 介绍作者有关资料。

2、 出示小黑板,介绍说明文体有关知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养成搜集信息的习惯并形成能力,并掌握初步相关的说明文体知识。

 三、质疑解疑 把预习中遇到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同学间互相解决,未能解决的疑问教师解答明确。

设计意图:培养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的精神。

  四、齐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五、作业 熟读课文,掌握常识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 提问有关文体知识

2、提问赵州桥特征 。

3、询问学习卢沟桥一例的情况。

 二、新课探究:

(一)、读课文,概括中国石拱桥特征。

板书

形式优美  结构坚固 历史悠久

设计意图:培养概括能力。

(二)、重点分析赵州桥这一典型事例

生代表朗读课文,提出问题,学生答疑,老师点拨;教师组织完成以下几题:

1、 标注有关语句,看赵州桥的特特征是什么?哪些是石拱桥共有的?

2、 概括赵州桥的具体特点,在25字以内。

3、 指出本段中的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引用、列数字。

4、作者介绍赵州桥动用了哪种说明顺序。(视时间而定,学生如果不理解,教师点拨讲解)。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概括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在文中感悟、掌握说明方法的运用。初步了解说明顺序。

(三)、根据学习赵州桥的方法自学卢沟桥一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读卢沟桥一段,质疑,学习卢沟桥中遇到了哪些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后小组解决,解决不了教师点拨,讲解。引导学生完成下列内容。

1、 卢沟桥特征。

2、 说明方法,说明顺序。

3、重点体会语言特点。找学过的记叙文片段与本段比较阅读,小组讨论:记叙文与说明文语言有什么差异?和写作目的有关吗?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平实、准确的特点。

4、 做课后习题二,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

设计意图:培养概括能力,掌握说明方法的运用,体会说明文与记叙文在写作目的和语言运用方面的差异。

(四)、默读“中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与中国现代桥梁事业的发展。

1、为什么取得这么大的成就?

2、又建了哪些桥梁?为什么发展这么迅速?

设计意图:赞扬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社会主义制度无比优越,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三、总结:

1、 学生总结本课学到了哪些内容?

2、 教师补充以下几点:

①抓住特征,举例说明。

②说明方法。

③说明顺序

④语言特点。

⑤本文主旨、作者情感。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培养归纳处理能力。

 四、检测学习效果 阅读下列短文,把握被说明事物的特征,了解说明方法。

(一)①人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②指纹就是表皮上突起的纹线。③由于人的遗传特征,虽然指纹人人皆有,但各不相同。④伸出你的手,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小小的指纹也分好几种类型。⑤有同心圆或螺旋形纹线,看上去像水中旋涡的,叫斗形纹;有的纹线是一边开口的,就像簸箕似的,叫箕形纹;有的纹线像弓一样,叫弓形纹。⑤各人的指纹除了形状不同之外,纹线的多少、长短、粗细等也有差别。⑦即使是父子、母女、孪生兄弟或姐妹,即使他们的相貌极为相似,但指纹也有明显不同。⑧据说,全世界的50多亿人中,还没有发现有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人呢。⑨更有趣的是,指纹是胎儿从第三四个月便开始产生,到六个月左右就形成了。⑩当婴儿长大成人,指纹只不过长大增粗,它的形状特征却固定不变。

1.本文第④⑤句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介绍了______________;第⑦⑧句采用举例子、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更具体地阐释________________。

2.歌剧《白毛女》中,黄世仁强迫杨白劳把指纹当作“图章”印在卖女儿的“文书”上的做法,可说明指纹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

3.这段说明文字简要地揭示了指纹的奥秘。如果让你接着写下去,介绍指纹的用途,你打算从哪些方面展开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分类别、打比方。指纹的类型(或形状)。列数字。指纹的特征。 2、人人皆有,但各不相同而且固定不变。3、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紧扣题目,答出两个以上的用途,如指纹破案、指纹诊病、指纹锁、指纹艺术、指纹档案、指纹谱学、指纹仿生,等等,均可得分。如有创见和奇思妙想可加1分。)

(二)①飞船一般为多舱体结构,舱体之间要能分离,可靠性安全性要求极高。“神舟号”载人飞船为三舱段复合结构。最前端的一个舱体称为轨道舱,它具备可独立运行卫星的一切功能,与飞船分离后可在太空独立进行各种飞行试验;位于最后端的推进舱也称为设备舱(或资源舱),完成既定任务后,再入大气层自毁。居中的返回舱完成任务后,承载着航天员安全返回预定的着陆场。“神舟号”飞船从发射升空至返回地面,要成功地进行9次分离操作。

②与俄罗斯正在使用的“联盟TM”飞船相比,“神舟号”比“联盟TM”尺寸大、重量重,航天员的活动空间大,携带有效载荷的能力强。“神舟号”还采用了一些先进技术,其设计方案在某些方面优于国外的第二代载人飞船,“神舟号”飞船载人发射成功后,其技术水平将达到或优于前苏联第二代载人飞船的水平。

1.第①段首句中加点的词“一般”能否去掉?为什么?

2.这段文字的说明重点是: 。

3.“神舟号”载人飞船的舱体自前往后依次是 舱、 舱和 舱。

4.第②段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 。

(答案1.不能去掉。理由要点:“一般”表通常情况,不排斥特殊性,语言准确严密。2.要点:“神舟号”飞船三舱体的功能。(答“‘神舟号’飞船三舱体的作用”也可)3.轨道、返回、推进4.作比较 )

  五、作业 根据自己平日对万善石桥的印象用本课学到的说明文有关知识初步学写说明文。

  第三课时

  一,活动准备:

全体学生带语文书、本、笔到万善石桥集合,要注意安全,安排好安全方面的相关事宜。

 二、活动过程:

1、讲关于万善石桥由来的传说。

2、请学生讲述真正的由来,如果不知道,教师讲述。

3、比较课文,观察万善石桥特征,记录相关数据等资料。

4、教师在桥墩上指挥,全体同学齐读赵州桥和卢沟桥一段。

5、教师进行知识要点点拨,并进行热爱家乡的思想教育。

6、返校,注意安全。

三、作业:

运用本文所学的说明文知识,以《万善石桥》为题,整理上节课示完成的初稿,学写说明文,字数不限。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课后说明:

板书和教案设计是随着课堂进行而不断变化的,有死的教案,没有死的教法,具体课堂操作要随机应变。

  教后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利用本地拥有的资源,将语文课堂从课内引到课外,穿插故事传说,使说明文变呆板为生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不仅学会了学习说明文应该具有的知识,引起了学习说明文的极大兴趣,还激发了学生热爱艺术、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但在质疑和解疑部分没能起到好的引导作用,以后在处理随机性问题时应该多作些准备,同时应多多读书,加强自己随机应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