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八年级教案 >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练习卷(附答案)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练习卷(附答案)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55W 次

导语:单元试题可以帮助同学们了解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更好地开展相关学习。下面是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练习卷,欢迎过来练习。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练习卷(附答案)

 序号:1

根据拼音写汉字。

yùn ( ) 色 chāi ( ) 使 suǒ( ) 屑 沉 jì( )

愠 差 琐 寂

序号:2

下面同语是广告设计中的谐音仿词,请改正故意用错的字,恢复其本来面目。

衣衣不舍(某洗衣粉广告) ( 改为 )

闲妻良母(某洗衣机广告) ( 改为 )

鸡不可失(某烤鸡店广告) ( 改为 )

万室俱备(某房地产公司广告) ( 改为 )

(1) 衣一依(2) 闲一贤(3) 鸡一机(4) 室一事

 序号:3

解题老师:jiao1993

城阙辅三秦,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风烟望五津 王勃

 序号:4

,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

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

 序号:5

无为在歧路, 。(王勃《 》)

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序号:6

解题老师:jiao1993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最能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襟,并且已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名句是: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序号:7

依照例句,再写出三个表明你对“语文”理解的比喻句

[例句]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语文是 ,让人 。

语文是 ,让人 。

语文是 ,让人 。

(示例) 色彩缤纷的花园 流连忘返

意境深远的油画 惊叹不已

旋律优美的音乐 听之动容

 序号:8

5.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文字的内容。

据报道,在5月31日韩日世界杯足球赛揭幕战中,首次参加世界杯的塞内加尔队制约了中场一向强大的法国队,塞内加尔中场队员迪奥普在比赛进行到30分钟时攻入一球,最终以1: 0战胜强大的法国队,爆出了世界杯赛历史上的一个冷门。

5. 韩日世界杯揭幕战塞内加尔队1 : 0战胜法国队。

 序号:9

阅读《我的母亲》选段,完成6〜8题。

当我八岁的时候,二弟六岁,还有一个妹妹三岁。三个人的衣服鞋袜,没有一件不是母亲自己做的。她还时常收到一些外面的女红来做,所以很忙。记得有一个夏天的深夜,我忽然从睡梦中醒了起来,因为我的床背就紧挨着母亲的床背,所以从帐里望得见母亲独自一人在灯下做鞋底,我心里又想起母亲的劳苦,辗转反侧睡不着,很想起来陪陪母亲。于是想出一个借口来试试看,便叫声母亲,说太热睡不着,要起来坐一会儿。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母亲居然许我起来坐在她的身边。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得嘀嗒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射吸。我心里暗自想念着,为着我要穿鞋,累母亲深夜工作不休,心上感到说不出的歉疚,又感到坐着陪陪母亲,似乎可以减轻些心里的不安。当时一肚子里充满着这些心事,却不敢对母亲说出一句.现在我的母亲不在了 .她始终不知道她这个小儿子心里有过这样一种不敢说出的心理状态。

6.由“深夜,母亲在灯下做鞋底”这一生活场景,你会联想到哪句古诗?请你默写下来。

7.“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得嘀嗒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一句中,“呼吸”怎么能闻到?你是如何理解的?

8.文中画波浪线句说作者不敢对母亲说心里话,作者的心里话是什么呢?现在请你以“我”的口吻对母亲说几句心里话。

6.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7.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突出当时夜深人静,也表明 “我”此时此刻感受到了深深的母爱。

8. 略

 序号:10

一碗牛肉面

读大学的那几年,我每逢双休日就在姨妈的小饭店里打工。不为生计,只是为了磨炼自己,体验一下生活。

记忆中,那是一个春寒料峭的黄昏。店里来了一对特别的客人——父子俩,说他们特别,是因为那父亲是个盲人:一张密布着重重皱纹的黝黑的脸上,一双灰白无神的眼睛茫然地直视着前方。他身边的男孩小:地搀扶着他,那男孩看上去才二十来岁,衣着朴素寒酸,身上却带着沉静的书卷气,是个正求学的学生。男孩把老人搀到一张离我收银台很近的桌子旁坐下。

“爸,您先坐着,我去开票。”男孩放下手中的东西,来到我面前。

“两碗牛肉面。”他大声地说着。我正要开票,他忽然又朝我摇摇手。我诧异地看他,他歉意地笑了笑,然后用手指指身后的价目表,告诉我,只一碗牛肉面,另一碗是葱油面。我先是怔了一怔,接着恍然大悟。他叫两碗牛肉面是叫给父亲听的,实际上是囊中羞湿,又不愿让父亲知道。我会意地冲他笑了笑,开出了票。他脸上露出了感激之情。

厨房里很快就端来了两碗热气腾腾的面。男孩把那碗牛肉面移到父亲面前,细心地招呼:“爸,面来了,小心烫着。”自己则端过那碗清汤面。

老人却并不着急吃,只是摸摸索索地用筷子在碗里探来探去。好不容易夹住了一块牛肉,就忙不迭地把肉往儿子碗里夹。

“吃.你多吃点。”老人慈祥地说,一双眼睛虽无神,脸上的皱纹却布满温和的笑意。

让我感到奇怪的是,那个男孩并不阻止父亲的行为,而是默不作声接受了父亲夹来的肉片,然后再悄无声息地悄悄把肉片夹回父亲碗中。周而复始,那父亲碗中的肉片似乎永远也夹不完。

“这个饭店真厚道,面条里有这么多肉。”老人感叹着。一旁的我不由一阵汗颜,那只是几片屈指可数又薄如蛘翼的肉片啊。做儿子的这时趁机接话:“爸.您快吃吧,我的碗都装不下了。”

“好,好,你也快吃。”老人终于夹起一片肉片,放进嘴里慢慢咀嚼起来,儿子微微一笑,这才大口呑咽他碗里的面。

姨妈不知什么时候也站到了我身边,静静地凝望着这对父子。这时厨房的小张端来了一盘干切牛肉,她用疑惑的眼神看着姨妈,姨妈努嘴示意,让小张把盘子放在那对父子的桌上。

男孩抬头环视一下,见自己这一桌并无其他顾客,忙轻声提醒:“你放错了吧?我们没要牛肉。”

姨妈微笑着走了过去:“没错,今天是我们开业年庆,牛肉是我们赠送的。”

一听这话,我左顾右盼了一下•怕引起其他顾客的不满,更怕男孩疑心。好在大家似乎都没注意到这一幕,男孩也只是笑笑,不再提问。他又夹了几片牛肉放入父亲的碗中,然后把剩下的装入了一个塑料袋中。

我们就这样静静地看他们吃完,然后再送他们出门。

这对父子走后,小张去收碗时,忽然轻声地叫起来。原来那男孩的碗下,还压着几张纸币,一共是六块钱,正好是我们价目表上一盘干切牛肉的价钱。一时间,我和姨妈都说不出话,只有无声的叹息静静地回荡在每个人的心间。

很多年过去了,我一直不曾忘记这对父子相濡以沫的一幕,不知他们今天可好。那样的儿子一定能为父亲和自己营造出一份温馨的生活这一点,我深信不疑。

9.文中有几处写到男孩出乎意料的举动.请在原文上用波浪线画出三处。

10.“老人却并不着急吃,只是摸摸索索地用筷子在碗里探来探去。好不容易夹住了一块牛肉,就忙不迭地把肉往儿子碗里夹。”这一段描写,对刻画儿子的形象起到什么作用?

1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好在大家似乎都没注意到这一幕,男孩也只是笑笑,不再提问”这句话的意思,然后再看看下面的说法中哪一项不恰当( )

A. 句中用“似乎”一词表明,并非大家真的都没注意到这一幕,男孩不再提问是怕引起更多人的注意,反而使老板为难。

B.大家肯定都注意到了这一幕,他们没有表示不满,是因为他们都被男孩的孝顺体贴感动,因此都支持老板的做法。

C.男孩的笑表示对老板关心的感谢。“不再提问”是为了不让父亲起疑心。

D. 男孩其实心里已有了自己的打算,因此顺势接受了老板的好意,体现出男孩的善解人意。

12.“我和姨妈都说不出话,只有无声的叹息静静地回荡在每个人的心间。”揣摩他们的心理活动,把“我” 和姨妈的心理活动描摹出来。

13.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那样的儿子一定能为父亲和自己营造出一份温馨的生活,这一点,我深信不疑。”

9.①“两碗牛肉面。”他大声地说着。我正要开票,他忽然又朝我摇摇手。我诧异地看他,他歉意地笑了笑,然后用手指指身后的价目表,告诉我,只一碗牛肉面,另一碗是葱油面。②那个男孩并不阻止父亲的行为,而是默不作声接受了父亲夹来的肉片,然后再悄无声息地悄悄把肉片夹回父亲碗中。③他又夹了几片牛肉放人父亲的碗中,然后把剩下的装人了一个塑料袋中。④原来那男孩的碗下,还压着几张纸币,一共是六块钱,正好是我们价目表上一盘干切牛肉的价钱。

10.衬托作用,衬托出儿子的善解人意。

11.B

12. 略

13.略

序号:11

  我生平有一桩事:一些孩子无缘无故地喜欢我,爱我;我也无缘无故地喜欢这些孩子,爱这些孩子。

大约在50年代,当时老祖和德华还没有搬到北京来,我暑假回济南探亲。我的家在南关佛山街。我们家住西屋和北屋,南屋住的是一家姓田的木匠:他有一儿两女,小女儿名叫华子,我们把这个小名又进一步变为爱称“华华儿”。她大概只有两岁,路走不稳,走起来晃晃荡荡,两条小腿十分吃力,话也说不全。按辈分,她应该叫我“大爷”;但是华华还发不出两个字的音,她把大爷简化为“爷”;一见了我,就摇摇晃晃跑过来,满嘴“爷”“爷”不停地喊着。走到我跟前,一下子抱住了我的腿,仿佛有无限的乐趣。她妈喊她,她置之不理。勉强抱走,她就哭着奋力挣脱有时候,我在北屋睡午觉,只觉得周围鸦雀无声,恬静幽雅。“北堂夏睡足”,一枕黄粱,猛一睁眼:一个小东西站在我的身旁,大声不出。一见我醒来,立即“爷”“爷”叫个不停。不知道她已经等了多久了。我此时真是万感集心,连忙抱起小东西,连声叫着“华华儿”。有一次我出门办事,回来走到大门口华华妈正把她抱在怀里。她说,她想试一试华华,看她怎么办。然而奇迹出现了:华华一看到我,立即用惊人的力量,从妈妈怀里挣脱出来,举起小手,要我抱她。她妈妈说,她早就想到有这种可能,但却没有想到华华挣脱的力量竟是这样惊人地大。大家都大笑不止,然而我却在笑中想流眼泪。有一年,老祖和德华来京小住时提起,听同院的人说,在上着锁的西屋门前,天天有两个“小动物”在那里蹲守:一个是一只猫,一个是已经长到三四岁的华华。“可怜小儿女,不解忆长安。”华华大概还不知道什么北京,不知道什么别离,天天去蹲守。她那天真稚嫩的心灵里,不知是什么滋味,望眼欲穿而不见伊人。她的失望,她的寂寞,大概她自己也说不出,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了。

到了今天,华华已经超过40岁了。按正常的生活秩序,她早该“绿叶成荫”了,不知道她是否还记得我这“爷”?

14.下面对文中有关称呼的理解,哪一项不恰当( )

A.华华“爷”“爷”的叫喊声贯穿全文,造成一种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B.文中“小东西”“小动物”是一种亲昵的称呼,表达了作者对华华的喜爱。

C.作者对华华的称呼由“华子”“华华儿”到“小东西”“小动物”,这种称呼的变化也就是感情的深化。

D.作者把对小姑娘的爱融于称呼的变化之中,看似随手拈来,其实是匠心独运。

15.下面对文中画线句的理解,哪一项是符合原意的( )

A.大家为华华力量惊人地大而高兴我”则被她的惊人之举感动得想流泪。

B.大家为结果的如人所料而高兴,“我”也被华华天真的举动深深感动。

C.大家为华华挣脱的力量之大而惊奇,“我”则为这样做伤了孩子的心而内疚。

D.大家为奇迹的出现而兴奋,“我”则为人们愚弄了可爱的华华而伤心。

16.下面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哪一项不恰当( )

A.首尾呼应,表示“我”对华华的思念并未因彼此失去联系而淡化。

B.篇末点题,强调牵挂源于爱,彼此的牵挂使生命充满了无限乐趣。

C.“绿叶成荫”是“我”美好的猜想,也是“我”由衷的祝愿。

D.—个“爷”字情深意长,渗透了“我”对华华的思念与牵挂。

17.你认为文中的哪个细节最感人?这个细节表现了小姑娘怎样的特点?

18.本文与《背影》都写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感情,它们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14.A

15.B

16.B

17.细节:“蹲守西屋”或“床头待醒”。小女孩的特点是天真、稚嫩、淳朴、可爱。

18.语言朴实、简洁。

 序号:12

写作

19. 题目:家庭给我的。家庭给我们的有爱,有温暖,有欢乐,有教益,也许还有烦恼和痛苦……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写一篇记叙文,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要求:写作前编列写作提纲。

19.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