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八年级教案 > 《一个少年的笔记》教案+教学反思

《一个少年的笔记》教案+教学反思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15W 次

 《一个少年的笔记》教案

《一个少年的笔记》教案+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意”发生、形成的美妙过程,懂得文学来自生活的道理。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观察的方法,积累优美的语言。

3培养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学会合理运用想象和联想的写作手法。

2 探究把握文章蕴涵的主旨和写作意图。

 教学构想:

三篇短文选用三种教法:

1 《诗的材料》景物美、语言美,设计成朗读课,在朗读中品析体验。

2 《三棵老银杏》处理成写读课,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续写诗,在阅读中写作,在写作中理解。

3 《爬山虎的脚》可以作为学法指导课来教,用课文作例子,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

预习课文,解决生字生词,作者简介。讲解第一篇短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一节课所学内容

1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代表作: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

2 回忆上节课讲的作者如何把自己想象成一朵荷花的,除此以外,作者还联想到自己以前还有过哪些类似的情形?那么这种情形在课文中指什么呢?推而广之,诗的材料是指什么?

小结   要善于想象和联想,情景交融。

二、 三 棵 老 银 杏

角色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表哥这首诗计划怎样往下写?

2表哥想象三四年后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

3表哥的这首诗只是单纯的在写树吗?(写作目的)

4续诗

小结 大胆尝试

三、 爬 山 虎 的 脚

问题:

1 爬山虎的生长环境, 爬山虎的叶子的特点

2 爬山虎脚的特征

3 找出描写爬山虎爬墙过程的语句(注意动词的运用)

4 说说自己在生活中的观察所得。结合第16课谈谈关于写作除了本文作者介绍的以外,还可以怎么做能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小结  带着一颗诗心去观察,你会发现生活美不胜收、魅力无穷、奥妙无穷

全文小结

三篇短文依次记叙了“我”观察荷花所感受到的诗情,和表哥谈论诗作的意境与思路,对爬山虎的生长环境、叶子变化及爬山虎的情形的细致观察,表现了“美景触动诗情”“真情营造诗境”告诉人们要用“诗心去观察”表现了一个少年对文学创作的实践和思考。因此,《一个少年的笔记》可以看作是一个少年关于文学创作的手记,看作一个少年精神成长世界的记录。

作业

选一种你最喜欢的植物,仔细观察它最有特点的部分,再把观察到的按顺序写下来,最好运用想象和联想的表现手法,以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一个少年的笔记》教学反思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礼记•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困”就是从教学的反思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在努力改进自己的不足中不断地得到进步与提高,是教师成长的好途径。

语文课程并不像有的课程那样,记住几个概念,几条结论就能解决很多问题,仅仅靠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是行不通的。文章内容来源于自然现象及生活实践,光靠死记硬背没有多大用处的,必须深入理解,弄清、作者的思路,这需要有较好的理解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等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充分动脑、动手、动口过程中主动积极的学,千万不要只关注结论的正确与否,甚至急于得出结论。

教师要运用的教学方法是为教学服务的,而最根本的目的在于最适合角度的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最大潜能与优势,使学生获得平等的教育。采用“分层次”,设置档次不同的检测题为发展不平衡的学生,提供了一个“跳一跳可以找到桃子的空间”。这样尖子生有更好的发展方向,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互助互学,达到优生更优,后进生进步的目的。

课堂上,教师的讲解示范是学生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有效手段。但如果教师教学方法单调、枯燥,学生受自身知识体系的影响,很难准确的学习、理解、接受知识,会给学生以陌生的感觉。受教学时间的限制,学生课后不能及时复习,使其对所学的知识只能是一知半解,时间长了往往形成错误的定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举一反三。这样,既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又体现了教师主导性的教学思路,提高练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