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之子部 > 儒家 > 《朱子语类》卷十 学四大纲

《朱子语类》卷十 学四大纲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93W 次

◎读书法上

《朱子语类》卷十 学四

读书乃学者第二事。〔方子〕

读书已是第二义。盖人生道理合下完具,所以要读书者,盖是未曾经历见许多,圣人是经历见得许多,所以写在册上与人看。而今读书,只是要见得许多道理。及理会得了,又皆是自家合下元有底,不是外面旋添得来。〔至〕

学问,就自家身己上切要处理会方是,那读书底已是第二义。自家身上道理都具,不曾外面添得来。然圣人教人,须要读这书时,盖为自家虽有这道理,须是经历过,方得。圣人说底,是他曾经历过来。〔佐〕

学问,无贤愚,无小大,无贵贱,自是人合理会底事。且如圣贤不生,无许多书册,无许多发明,不成不去理会!也只当理会。今有圣贤言语,有许多文字,却不去做。师友只是发明得。人若不自向前,师友如何著得力!〔谦〕

为学之道,圣贤教人,说得甚分晓。大抵学者读书,务要穷究。"道问学"是大事。要识得道理去做人。大凡看书,要看了又看,逐段、逐句、逐字理会,仍参诸解、传,说教通透,使道理与自家心相肯,方得。读书要自家道理浃洽透彻。杜元凯云:"优而柔之,使自求之,厌而饫之,使自趋之。若江海之浸,膏泽之润,涣然冰释,怡然理顺,然后为得也。"〔椿〕

今读书紧要,是要看圣人教人做工夫处是如何。如用药治病,须看这病是如何发,合用何方治之;方中使何药材,何者几两,何者几分,如何炮,如何炙,如何制,如何切,如何煎,如何吃,只如此而已。〔淳〕

读书以观圣贤之意;因圣贤之意,以观自然之理。〔节〕

做好将圣人书读,见得他意思如当面说话相似。〔贺孙〕

圣贤之言,须常将来眼头过,口头转,心头运。〔方子〕

开卷便有与圣贤不相似处,岂可不自鞭策!〔祖道〕

圣人言语,一重又一重,须入深去看。若只要皮肤,便有差错,须深沉方有得。〔从周〕

人看文字,只看得一重,更不去讨他第二重。〔僩〕

读书,须是看著他缝罅处,方寻得道理透彻。若不见得缝罅,无由入得。看见缝罅时,脉络自开。〔植〕

文字大节目痛理会三五处,后当迎刃而解。学者所患,在於轻浮,不沉著痛快。〔方子〕

学者初看文字,只见得个浑沦物事。久久看作三两片,以至於十数片,方是长进。如庖丁解牛,目视无全牛,是也。〔人杰〕

读书,须是穷究道理彻底。如人之食,嚼得烂,方可咽下,然后有补。杞。

看文字,须逐字看得无去处。譬如前后门塞定,更去不得,方始是。〔从周〕

关了门,闭了户,把断了四路头,此正读书时也。〔道夫〕

学者只知观书,都不知有四边,方始有味。〔〈螢,中"虫改田"〉〕

"学者读书,须是於无味处当致思焉。至於群疑并兴,寝食俱废,乃能骤进。"因叹:"骤进二字,最下得好,须是如此。若进得些子,或进或退,若存若亡,不济事。如用兵相杀,争得些儿小可一二十里地,也不济事。须大杀一番,方是善胜。为学之要,亦是如此。"〔贺孙〕

看文字,须大段著精彩看。耸起精神,树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却;看注时便忘了正文,看正文又忘了注。须这一段透了,方看后板。〔淳〕

看文字,须要入在里面,猛滚一番。要透彻,方能得脱离。若只略略地看过,恐终久不能得脱离,此心又自不能放下也。〔时举〕

人言读书当从容玩味,此乃自怠之一说。若是读此书未晓道理,虽不可急迫,亦不放下,犹可也。若徜徉终日,谓之从容,却无做工夫处。譬之煎药,须是以大火煮滚,然后以慢火养之,却不妨。〔人杰〕

须是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看人文字,要当如此,岂可忽略!〔〈螢,中"虫改田"〉〕

看文字,须是如猛将用兵,直是鏖战一阵;如酷吏治狱,直是推勘到底,决是不恕他,方得。〔夔孙〕

看文字,正如酷吏之用法深刻,都没人情,直要做到底。若只恁地等闲看过了,有甚滋味!大凡文字有未晓处,须下死工夫,直要见得道理是自家底,方住。〔赐〕

看文字如捉贼,须知道盗发处,自一文以上赃罪情节,都要勘出。若只描摸个大纲,纵使知道此人是贼,却不知何处做贼。〔赐〕

看文字,当如高〈舟我〉大艑,顺风张帆,一日千里,方得。如今只才离小佰,便著浅了,济甚事!文字不通如此看。〔僩〕

读书看义理,须是胸次放开,磊落明快,恁地去。第一不可先责效。才责效,便有忧愁底意。只管如此,胸中便结聚一饼子不散。今且放置闲事,不要闲思量。只专心去玩味义理,便会心精;心精,便会熟。〔淳〕

读书,放宽著心,道理自会出来。若忧愁迫切,道理终无缘得出来。

读书,须是知贯通处,东边西边,都触著这关捩子,方得。只认下著头去做,莫要思前算后,自有至处。而今说已前不曾做得,又怕迟晚,又怕做不及,又怕那个难,又怕性格迟钝,又怕记不起,都是闲说。只认下著头去做,莫问迟速,少间自有至处。既是已前不曾做得,今便用下工夫去补填。莫要瞻前顾后,思量东西,少间担阁一生,不知年岁之老!〔僩〕

天下书侭多在。只恁地读,几时得了。须大段用著工夫,无一件是合少得底。而今只是那一般合看过底文字也未看,何况其他!〔僩〕

读书,须是遍布周满。某尝以为宁详毋略,宁下毋高,宁拙毋巧,宁近毋远。〔方子〕

读书之法,先要熟读。须是正看背看,左看右看。看得是了,未可便说道是,更须反覆玩味。〔时举〕

少看熟读,反覆体验,不必想像计获。只此三事,守之有常。〔夔孙〕

太凡看文字:少看熟读,一也;不要钻研立说,但要反覆体验,二也;埋头理会,不要求效,三也。三者,学者当守此。〔人杰〕

书宜少看,要极熟。小儿读书记得,大人多记不得者,只为小儿心专。一日授一百字,则只是一百字;二百字,则只是二百字。大人一日或看百板,不恁精专。人多看一分之十,今宜看十分之一。宽著期限,紧著课程。〔淳〕

读书,只逐段逐些子细理会。小儿读书所以记得,是渠不识后面字,只专读一进耳。今人读书,只羁羁读去。假饶读得十遍,是读得十遍不曾理会得底书耳。"得寸,则王之寸也;得尺,则王之尺也。"读书当如此。〔璘〕

读书,小作课程,大施功力。如会读得二百字,只读得一百字,却於百字中猛施工夫,理会子细,读诵教熟。如此,不会记性人自记得,无识性人亦理会得。若泛泛然念多,只是皆无益耳。读书,不可以兼看未读者。却当兼看已读者。〔璘〕

读书不可贪多,且要精熟。如今日看得一板,且看半板,将那精力来更看前半板,两边如此,方看得熟。直须看得古人意思出,方好。洽。

读书不要贪多。向见州郡纳税,数万钞总作一结。忽错其数,更无推寻处。其后有一某官乃立法,三二十钞作一结。观此,则读书之法可见。〔可学〕

"读书不可贪多,常使自家力量有馀。"正淳云:"欲将诸书循环看。"曰:"不可如此,须看得一书彻了,方再看一书。若杂然并进,却反为所困。如射弓,有五斗力,且用四斗弓,便可拽满,己力欺得他过。今举者不忖自己力量去观书,恐自家照管他不过。"〔〈螢,中"虫改田"〉〕

读书,只恁逐段子细看,积累去,则一生读多少书!若务贪多,则反不曾读得。又曰:"须是紧著工夫,不可悠悠,又不须忙。只常抖搜得此心醒,则看愈有力。"〔道夫〕

不可都要羁去,如人一日只吃得三碗饭,不可将十数日饭都一齐吃了。一日只看得几段,做得多少工夫,亦有限,不可羁去都要了。〔淳〕

读书,只看一个册子,每日只读一段,方始是自家底。若看此又看彼,虽从眼边过得一遍,终是不熟。〔履孙〕

今人读书,看未到这里,心已在后面;才看到这里,便欲舍去了。如此,只是不求自家晓解。须是徘徊顾恋,如不欲去,方会认得。〔至〕

某最不要人摘撮。看文字,须是逐一段、一句理会。〔贺孙〕

读书是格物一事。今且须逐段子细玩味,反来覆去,或一日,或两日,只看一段,则这一段便是我底。脚踏这一段了,又看第二段。如此逐旋捱去,捱得多后,却见头头道理都到。这工大须用行思坐想,或将已晓得者再三思省,却自有一个晓悟处出,不容安排也。书之句法义理,虽只是如此解说,但一次看,有一次见识。所以某书,一番看,有一番改。亦有已说定,一番看,一番见得稳当。愈加分晓。故某说读书不贵多,只贵熟尔。然用工亦须是勇做进前去,莫思退转,始得。〔大雅〕

读书,且就那一段本文意上看,不必又生枝节。看一段,须反覆看来看去,要十分烂熟,方见意味,方快活,令人都不爱去看别段,始得。人多是向前趱去,不曾向后反覆,只要去看明日未读底,不曾去?绎前日已读底。须玩味反覆,始得。用力深,便见意味长;意味长,便受用牢固。又曰:"不可信口依希略绰说过,须是心晓。"〔宇〕

大凡读书,须是熟读。熟读了,自精熟;精熟后,理自见得。如吃果子一般,劈头方咬开,未见滋味,便吃了。须是细嚼教烂,则滋味自出,方始识得这个是甜是苦是甘是辛,始为知味。又云:"园夫灌园,善灌之夫,随其蔬果,株株而灌之。少间灌溉既足,则泥水相和,而物得其润,自然生长。不善灌者,忙急而治之,担一担之水,浇满园之蔬。人见其治园矣,而物未尝沾足也。"又云:"读书之道,用力愈多,收功愈远。先难而后获,先事而后得,皆是此理。"又云:"读书之法,须是用工去看。先一书费许多工夫,后则无许多矣。始初一书费十分工夫,后一书费八九分,后则费六七分,又后则费四五分矣。"〔卓〕

因说"进德居业""进"字、"居"字曰:"今看文字未熟,所以鹘突,都只见成一片黑淬淬地。须是只管看来看去,认来认去。今日看了,明日又看;早上看了,晚间又看;饭前看了,饭后又看,久之,自见得开,一个字都有一个大缝罅。今常说见得,又岂是悬空见得!亦只是玩味之久,自见得。文字只是旧时文字,只是见得开,如织锦上用青丝,用红丝,用白丝。若见不得,只是一片皂布。"〔贺孙〕

读书须是专一。读这一句,且理会这一句;读这一章,且理会这一章。须是见得此一章彻了,方可看别章,未要思量别章别句。只是平心定气在这边看,亦不可用心思索太过,少间却损了精神。前辈云:"读书不可不敬。"敬便精专,不走了这心。

其始也,自谓百事能;其终也,一事不能!言人读书不专一,而贪多广阅之弊。〔僩〕

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道夫〕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於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然熟读精思既晓得后,又须疑不止如此,庶几有进。若以为止如此矣,则终不复有进也。

书须熟读。所谓书,只是一般。然读十遍时,与读一遍时终别;读百遍时,与读十遍又自不同也。〔履孙〕

为人自是为人,读书自是读书。凡人若读十遍不会,则读二十遍;又不会,则读三十遍至五十遍,必有见到处。五十遍暝然不晓,便是气质不好。今人未尝读得十遍,便道不可晓。〔力行〕

李敬子说先生教人读书云:"既识得了,须更读百十遍,使与自家相乳入,便说得也响。今学者本文尚且未熟,如何会有益!"〔方子〕

读书不可记数,数足则止矣。〔寿昌〕

"诵数以贯之。"古人读书,亦必是记遍数,所以贯通也。又曰:"凡读书,且从一条正路直去。四面虽有好看处,不妨一看,然非是要紧。"〔佐〕

温公答一学者书,说为学之法,举荀子四句云:"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以持养之。"荀子此说亦好。"诵数"云者,想是古人诵书亦记遍数。"贯"字训熟,如"习贯如自然";又训"通",诵得熟,方能通晓。若诵不熟,亦无可得思索。〔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