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之蒙学 > 国学常识 > 中国古代没有“科学” 更不是“科学”大国

中国古代没有“科学” 更不是“科学”大国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71W 次

四大发明

中国古代没有“科学” 更不是“科学”大国

新近在网上看到一篇读《李约瑟文献50年》记,提到:英国科学家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的问世,使人们发现“被爱因斯坦判为不具备科学两大关键要素的中国,连冯友兰都论证为科学不毛之地的中国,却原来在近代以前是个富甲天下、璀璨耀目的科学大国。”

这这种看法在我国早就存在,听起来很舒服,流传也就很广。但在古代中国,其实无科学可言,科学尚不存在,何来科学大国?

我说这话,实在煞风景,一讲出来就有人反对,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难道不伟大!还可以举出张衡的地动仪,自流井的盐井。以及孔明灯是航天的嚆矢,爆竹二提脚是火箭的滥觞等等。这些事物,在当时的世界上确实是无与伦比,所以美国首都华盛顿的航空航天博物馆里真的陈列着孔明灯。但遗憾得很,都只能称之为技术,而不能算是科学,技术和科学相关,但并不能等同,严格说来中国古代那些技术,并非以科学为基础,与现代意义的技术也是有差别的,所以有人把那个时代建立的文明称之为工匠文明,以始区别。

下面几个例子,我觉得足以说明。

金史专家朱寿康先生领导的一个小组,曾专门用现代的测试手段去研究中国的古剑。他告诉我,1974年在从葬秦始皇的陶俑坑中出土的三把宝剑,是直接埋在地下约五、六米深的土中,地上面的水能够渗入和它们接触,可是经历了两千多年,出土时仍是光亮如新,非常锋利,妇女的辫梢,竟可一挥而断!后来在一次会上,方毅同志也谈道这秦始皇时代的宝剑,他去参观时曾要出试过,真的有这样锋利。而这些秦剑是用铜和锡,还有少量的铅造成,并不是钢剑。

朱寿康他们用测试仪器反复检验,还做了一些模拟试验,最后查知,宝剑不锈的秘密是表面有一层厚度仅十微米的铬;他们还发现,在这些剑中,剑身中锡的含量量高于剑刃,所以刃口锋利,而整体坚韧。这样的剑是怎样造出来的呢?研究的结果是,先浇铸出中间的.芯条,再浇铸两边的刃而作成的“复合剑”,要知道这是在两千多年前,是工匠的技术也好,这技术也是了不起的。

宝剑的物质组成清楚了,制作方法也知其大概,何不造它几把?有人试过,但都不成功。因为古代这些奇妙的宝剑,是摸着石头过河,凭个人积累的经验来制造。并不知道炼制宝剑过程中有什么物理化学作用,也没有可以作为规范的工艺流程,造出这一把,下一把就不一定能依样画葫芦地复制,所以会有这样的传说,铸剑名家干将和他的妻子莫邪练剑三年不成,最后把头发指甲剪了投进冶炼炉,直至莫邪自己跳进炉中才炼成。而这剑也有了灵气,成为威慑邪恶的神物,留下的记载不少,由此可以看出,技术高则高矣,但与科学风马牛不相及,超自然的神秘倒是不少。没有上升到科学,只能靠在实践中学,师傅带徒弟,一代一代传下去,不知到了那一代,这经验随着师傅进了棺材,就完了。